动漫资讯 动漫资讯 关注:88 内容:8294

重看《洛丽塔》才知道不是每个义无反顾,都出于真心和善良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拉黑名单
  • 当前位置: 萌次元 > 动漫资讯 > 正文
    • 动漫资讯
    • Lv.2

      “洛丽塔,我生命之光,我欲念之火。我的罪恶,我的灵魂。舌尖向上,分三步,从上颚往下轻轻落在牙齿上。洛、丽、塔。”

      重看《洛丽塔》才知道不是每个义无反顾,都出于真心和善良

      这场唇齿间的游戏里,绅士在用最美丽的词汇洗白,而“洛丽塔们”却被被迫卷入浩劫中。最近发生的社会案件又让这本奇书进入观众视线,那我们今天就重回1997,重新感受那版惊艳过众人青春的《洛丽塔》。

      洛丽塔是出生于美国的14岁“时髦”女孩(原著12岁),承袭了独属于美利坚的自由,美丽而快乐的成长。然而那未绽放的美丽已被觊觎,在花园中,对前来租房子亨伯特莞尔一笑就决定了命运。

      重看《洛丽塔》才知道不是每个义无反顾,都出于真心和善良

      就这样,亨伯特住进了这个开始不太满意的房子,开始了与缪斯女神幻想的同居生活。为顺理成章的接近洛丽塔,亨伯特违心的娶了夏洛蒂,成了洛丽塔的继父。结婚不久后夏洛蒂就撬开了亨伯特的秘密抽屉,寄信时车祸死亡,亨伯特顺理成章的成为洛丽塔的监护人。

      深陷狂喜和惊惧的亨伯特立刻从学校中接出洛丽塔,旅行和罪恶一同开始了。渐渐成长的洛丽塔开始意识到两人关系的不正常,渐渐厌倦亨伯特的控制,最终在神秘人奎尔蒂的帮助下逃离亨伯特。

      三年后,两人再见面时洛丽塔已经怀孕,她臃肿苍白、邋遢疲惫,可就算如“枯叶”仍能激起亨伯特的柔情。最终被两人没能逃脱命运的安排,亨伯特死于狱中,而洛丽塔也因难产离世。

      重看《洛丽塔》才知道不是每个义无反顾,都出于真心和善良

      电影构图精妙、配色舒适,演员的表演更是无可挑剔,亨伯特在铁叔那盛世美颜的加持下充满迷惑色彩。电影与原著一样,遵循男主唯一叙事角度,以倒叙来复述死囚的忏悔,美化了犯罪情节、隐去了女孩视角,这一切都让观影者误以为这是部大叔萝莉恋的爱情故事。然而无论如何粉饰,拨开浪漫、凄美的外壳,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孤女被豢养伤害的事故。

      重看《洛丽塔》才知道不是每个义无反顾,都出于真心和善良

      每一个悲剧都有深层次、必然发生的理由,这种伤害为何会发生在“洛丽塔”身上,“亨伯特”又是如何从一个向往美好爱情的少年成为一个加害者呢?通过电影语言,我们不妨从客观环境和内在因素中寻找答案,用答案去一一对应,寻找到电影对现实的指导意义。

      洛丽塔的出身于相对稳定的中产之家,有房有车有佣人,然而单亲的结构多了几分不稳定。母亲夏洛蒂是风韵犹存、性格却十分暴躁的中年寡妇。电影中鲜少刻画洛丽塔和母亲的生活,但从细节上看,母女之间的关系并不好。

      重看《洛丽塔》才知道不是每个义无反顾,都出于真心和善良

      重看《洛丽塔》才知道不是每个义无反顾,都出于真心和善良

      强势的母亲、中二期的少女,需要父亲的调节与引导,这种看似安稳的单亲家庭,往往会以母亲再婚为分水岭,再婚对象成为母女今后生活的关键要素。

      可惜夏洛蒂没有这方面的慧眼。从与亨伯特第一次会面,守寡多年的她就被亨伯特的绅士风度所折服。如果说夏洛蒂在物质方面满足了洛丽塔,但重组家庭上却冲动鲁莽,她无视亨伯特对女儿的觊觎,甚至将三人相处时亨伯特流露出的喜爱误以为是对自己的示好。于是她简单粗暴的寄出求爱信,强迫亨伯特接受她,并将女儿送入寄宿学校,将洛丽塔排除在未来生活之外。

      重看《洛丽塔》才知道不是每个义无反顾,都出于真心和善良

      为了洛丽塔,有特殊癖好的亨伯特被迫娶了夏洛蒂,甚至在新婚前几月给妻子下安眠药,用尽方法逃避丈夫的责任。

      作为女人,夏洛蒂没能觅得良人,辜负自己;作为母亲,她不仅没保护女儿、引狼入室,还将孩子排除在新生活外,可在东窗事发后,她还是担负起了母亲的责任,宁可不要房子也要让女儿了解真相,离开这个禽兽。只可惜天意弄人,信还没寄出,夏洛蒂就惨死于车轮下。洛丽塔救赎的唯一希望就此破灭。

      重看《洛丽塔》才知道不是每个义无反顾,都出于真心和善良

      夏洛蒂可能算不上合格的母亲,但有她在洛丽塔就还有退路。母亲一死,亨伯特合理合法的接管了他的“女神”,将洛丽塔接出学校的一刻,她的悲剧也开始了。失去唯一依靠的洛丽塔只能跟着亨伯特,原著中多次以亨伯特的视角对洛丽塔进行暗示威胁:

      “要是你向警方报告说我拐骗了你,那会发生什么?让我们假定他们相信了你的话,我会去坐牢,但你怎么办呢?我那可怜的、失去父母的孩子啊。”父母将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除了有提供生存资料的义务,更有教育保护的责任。据调查显示,带女儿生活的单身母亲在丧偶或离婚后,再婚的几率远低于同类情况的男性,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怕所托非人、引狼入室。

      重看《洛丽塔》才知道不是每个义无反顾,都出于真心和善良

      可尽管我们唏嘘于夏洛蒂再婚选择时的冲动和神经大条,但亨伯特的存在才是不伦恋产生的关键,在我看来,亨伯特的继父身份完全是意外,只是为他接触、伤害洛丽塔创造了条件。

      1、“14岁可爱又性感的女孩”

      洛丽塔无疑是早熟的。14岁的她和同龄女孩一样,向往美丽、独特,喜欢看时尚画报,更愿意在自己身上实验那些不太适合她年龄的单品,电影中洛丽塔的服饰设计明显偏成人,露背装、露脐装、喜欢涂红唇。

      电影语言的渲染下,还给观众留下洛丽塔勾引亨伯特的感觉。她会闯进他工作室,不经意的靠坐在他的腿上,问亨伯特自己下巴上是不是有湿疹;

      重看《洛丽塔》才知道不是每个义无反顾,都出于真心和善良

      与母亲、亨伯特同坐在秋千上时,有意无意的将腿靠近亨伯特;想去湖边野餐,妈妈又不同意时,懂得利用母亲对亨伯特的倾慕来达成目的;

      重看《洛丽塔》才知道不是每个义无反顾,都出于真心和善良

      当被母亲强迫去寄宿学校时,洛丽塔会突然跑上楼,跳进亨伯特怀抱,双腿缠绕着他,给他深情地一吻…

      重看《洛丽塔》才知道不是每个义无反顾,都出于真心和善良

      在亨伯特看来,洛丽塔对自己有情,以至于在开始旅行的第一晚,亨伯特并不想破坏两人之间纯爱的气氛,还是清晨洛丽塔动的手...

      然而在洛丽塔眼中,亨伯特的执著与爱,对她不过是场游戏,与她在寄宿学校和同学初试云雨情差不多。在家中,亨伯特不过是她对抗母亲、反叛母亲的一个工具:妈妈倾慕的男人,自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的得到,殊不知内心与母亲的“同性相斥”,在一个有特殊癖好的男人面前是致命的。

      2、亨伯特的“童年之殇”

      亨伯特在14岁那年爱过一个女孩,可4个月后女孩就得伤寒去世了,而亨伯特的爱情也停留在那个时期。他深知自己的心理问题和犯罪倾向,或有克制,但见到洛丽塔后再难抑制。

      重看《洛丽塔》才知道不是每个义无反顾,都出于真心和善良

      他形容洛丽塔为“我的生命之光”,不动声色的觊觎着少女:偷偷观察她、看她晒被子、任由她捣蛋把口香糖粘在他的笔记本上、贪恋的看着洛丽塔的红唇...

      电影中亨伯特眼中的自己温柔、矜持,他细心照顾着洛丽塔,对她有挑逗意味的举动加以克制,可能就是观众对这个男人恨不起来的缘故。然而童年之殇沉重,亨伯特的精神早已出现问题,这一路上,愧疚、满足、罪恶感让他精神奔溃,他怀疑洛丽塔不忠、怀疑有人跟踪,最后在愤怒里谋杀了奎尔蒂,而亨伯特也在绝望愧悔中付出了代价。

      1、原生家庭的教育保护意义不可替代

      单亲家庭的教育保护责任难度加倍,如洛丽塔一般的家庭结构,对妈妈的要求极高,不仅要有母亲的慈爱更需承担起父亲的引导保护。洛丽塔物质条件丰富,但因父亲角色缺失,加上这个年纪对异性的好奇,产生的恋父情节没有得以修正,让亨伯特有机可乘。

      2、不管是什么类型的伤害,犯罪者才是该谴责的对象

      关于这部奇书到底是老少恋的爱情故事还是不伦关系的犯罪实录,向来被人称道,因其描写手法特殊,很多读者和观影者都被迷惑,认为亨伯特的犯罪都是洛丽塔引诱的。

      而实际上,原著和电影的视角单一,都是单方面表达亨伯特所思所想,原著中甚至连洛丽塔与人的对话都没有,在信息不对等的条件下去判断责任比重是不负责的,如果洛丽塔可以发声,这段“爱情”可能就是《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重看《洛丽塔》才知道不是每个义无反顾,都出于真心和善良

      作为旁观者,我们很容易把重点搞错,把该用在犯罪者身上的激愤,转为对受害者的谴责,似乎“根治”了受害者,犯罪行为就会减少一样。

      只有公正的法治、炮口统一的愤怒、少一些毫无根据的阴谋论和受害者有罪思维,才能避免“洛丽塔”式的悲剧再次上演。请记住,如果伤害已然发生,指责和马后炮都不是抚慰受害者最好的方法,爱才是。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 返回顶部
    • 实时动态
    • 偏好设置
    • 到底部
    •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