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资讯 动漫资讯 关注:88 内容:8293

《千与千寻》的社会隐喻,很多人没看懂,看懂绝对已是成年人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拉黑名单
  • 当前位置: 萌次元 > 动漫资讯 > 正文
    • 动漫资讯
    • 文|深夏晚晴天ZMH

      在豆瓣电影TOP250的榜单上,有一部动画片常年高居前十。

      作为前十榜单中唯一一部动画片,它被很多网友赞誉为“这辈子看过的最好看的动画片”、“永远的神作”、“漏看掉一帧都觉得对不起”。

      这部俘获了万千观众的神作动画片,就是宫崎骏的《千与千寻》。

      《千与千寻》的社会隐喻,很多人没看懂,看懂绝对已是成年人

      电影讲述的是千寻与父母一同驱车前往新家,途中误入了一个神秘小镇,父母由于贪吃变成猪,而千寻经历了一系列磨难之后,终于拯救了父母,回归正常世界的故事。

      这部电影本身的剧情并不复杂,但其中传递出来的关于成长、友情、爱情、青春、生命等诸多主题,多年来感动了无数观众。

      它看似是一部儿童动画,但实际上却是写给成人的寓言故事。

      今天,我们将从欲望的角度,一起来探寻《千与千寻》带给我们的思考。

      沉迷在欲望中的人容易看不清事情的真相

      无脸男是电影中很重要的一个角色。它长着一张白纸面具一样的脸,裹着一层布袋形的黑纱,就那样轻飘飘的浮在半空中。

      《千与千寻》的社会隐喻,很多人没看懂,看懂绝对已是成年人

      在遇见千寻之前,油屋进进出出的神明、妖怪、甚至是仆人,都没人注意到它的存在。

      在这个神秘的异域里,无脸男就是被众生无视的小透明,每日拖着鬼魂般的身体,在油屋附近游荡。

      直到它捡到了河神掉落的诸多金子,摇身一变,成为阔绰大方的土豪,被众生无视的命运才得以改变。

      甚至于,连油屋的主人,那个叱咤风云、手握上万人生死的汤婆婆也要为它端茶倒水,服侍左右。

      《千与千寻》的社会隐喻,很多人没看懂,看懂绝对已是成年人

      电影中,有这样让人印象深刻的一幕:

      无脸男用金子诱骗了一只前来寻宝的青蛙,吃下青蛙之后,原本不会发声的它竟然发出了青蛙一样的声音,手脚也变得跟青蛙一样。

      紧接着,它用同样的方法诱骗了第二个仆人、一群仆人……

      半夜三更,整个油屋的人都沉浸在服侍无脸男的欢乐之中,所有人都只看到这是个富甲一方、出手阔绰的土豪,尽心尽力地满足它的所有要求。

      《千与千寻》的社会隐喻,很多人没看懂,看懂绝对已是成年人

      却没人注意到,这个长相怪异、性情古怪的怪物,它在用假的金子,疯狂地报复此前被众人忽略的痛苦。

      直到它大口一张,当着众人的面吞下了一个仆人,人们才意识到,这是个会吃人的东西。

      除了千寻外,油屋的所有人,从一开始就沉迷在无脸男赏赐的金子中,他们的眼里只有金子,所做的一切也都是为了金子。

      双眼被欲望所蒙蔽的他们,看不到无脸男的手和脚,像极了和自己朝夕相处的同事,发出的声音更是如出一辙。

      面对着挥金如土的无脸男,众仆人一味地沉浸在漫天金子的欢乐中,没有人能穿透欲望的迷雾,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是处在怎样一个杀气腾腾的环境中。

      《千与千寻》的社会隐喻,很多人没看懂,看懂绝对已是成年人

      哪怕法力高超如汤婆婆,也只看到了堆成小山的金子,连自己心爱的宝宝被人调换了都看不出来。

      作为各路神灵的休息地,油屋同时也是个充满魔法的异域世界,在这里,金钱本不应该成为众人迷恋的对象。

      然而,如同古语云:有钱能使鬼推磨。

      油屋众人对无脸男前后态度的巨大落差,对金钱的疯狂追逐,都让人看到了沉迷在欲望中的人的丑陋嘴脸。

      欲望是一层遮眼罩,容易让人沉迷在满足自我的幻象中,看不到周遭环境的全貌。

      沉迷在欲望中的人容易被蒙蔽双眼,看不清事情的真相,一步步地走向更危险的境地。

      《千与千寻》的社会隐喻,很多人没看懂,看懂绝对已是成年人

      被欲望控制的人容易迷失自我

      与被众人忽视的无脸男不同,除了汤婆婆,油屋的所有人都对白龙敬畏三分。

      作为汤婆婆的心腹,白龙平日里尽帮着汤婆婆干些见不得人的勾当。他法力高超,能上天入地,对谁却都是一副冷冰冰的模样。

      这样一个高冷的人,却额外关照千寻。

      在千寻初入这个异域世界,满脸惊恐、不知所措时,是白龙救了她。他给她指明了一条在这个世界活下去的路,告诉她这个世界的生存规则,还暗中关照已经变成猪的千寻的父母。

      《千与千寻》的社会隐喻,很多人没看懂,看懂绝对已是成年人

      在千寻被汤婆婆改名叫小千之后,白龙还特地替千寻偷来她原先的衣物,包括写有她名字的卡片,他叮嘱千寻,好好保管自己的名字,忘记自己名字的人,就会不记得回家的路。

      在影片中,名字具有极强的象征意义,它象征着每个人真实的自我。

      丢失了名字的人,就是丢失了真实的自我,从此以后只能任人摆布,成为别人的工具。

      然而,哪怕白龙知道名字对一个人的重要性,他却不知道自己的真实名字。早年的他对魔法痴迷不已,为了跟汤婆婆学魔法,他甘愿交出自己的名字。

      《千与千寻》的社会隐喻,很多人没看懂,看懂绝对已是成年人

      没想到,学成之后,却永远成为了汤婆婆的奴仆,呼之即来,挥之即去,重伤之后还因为无用面临着被杀的命运。

      白龙不贪图金子,他内心也深知自己只是汤婆婆的一颗棋子。但他却不得不听命于她。因为汤婆婆给他喂了一只毒虫,利用这只毒虫控制白龙。

      明面上,这只毒虫是汤婆婆下的咒,实质上,这只带有魔法性质的毒虫,隐喻的正是白龙内心对魔法的欲望。

      《千与千寻》的社会隐喻,很多人没看懂,看懂绝对已是成年人

      这种欲望,多年来一直潜伏在白龙体内,啃噬他的心智,从而对他进行控制。

      然而,他的身体虽能遨游四方,心却永远被困在这窄窄的油屋之中。

      直到千寻的到来。

      当千寻误打误撞把白龙体内的毒虫引出来踩死之后,一向对汤婆婆唯唯诺诺的白龙,终于敢理直气壮、抬头挺胸去跟她谈条件。

      他摆脱了汤婆婆的控制,更是摆脱了欲望那只毒虫对自己心智的啃噬。

      这一次,他飞跃大海,在钱婆婆的门口低下了自己高傲的头颅。他在跟钱婆婆道歉,也在为自己因欲望迷失了自我而悔恨。

      《千与千寻》的社会隐喻,很多人没看懂,看懂绝对已是成年人

      其实,不仅是白龙,我们每个人心中也都有一只叫欲望的虫子。这只虫子和我们同生同长,共存共灭。

      当我们无法控制内心的欲望,反被欲望控制时,这只虫子就变成了毒虫,时时啃噬我们的心智,让我们迷失自我,彻底沦为它的奴隶。

      被欲望吞噬的人与畜牲无异

      影片中,千寻的父母出镜的次数很少,却每每总是让人印象深刻。

      起初,一家人开车前往新家,途中误入一条林荫道。树越来越浓密,小道越来越窄,路旁还时不时出现各种神灵石像。

      看到这样的景象,千寻的父母有过短暂的疑惑自己是不是走错路,但随后又立即加大油门,一条道走到黑。

      《千与千寻》的社会隐喻,很多人没看懂,看懂绝对已是成年人

      来到神秘的小镇后,父母又被飘香的饭菜所吸引,哪怕找不到店主,也仗着自己有钱,自顾自地大快朵颐起来。无论千寻怎么哀求,父母都不为所动。

      在他们看来,千寻就是太胆小、畏畏缩缩的。

      他们并不知道,千寻害怕胆小的表面之下,其实裹挟着一颗敬畏之心。那是对未知世界的敬畏,对世俗规则的敬畏以及对自己无知的敬畏。

      《千与千寻》的社会隐喻,很多人没看懂,看懂绝对已是成年人

      然而,千寻都懂的道理,在父母这里却变得不值得一提。

      从误入林间小道开始,父母就频频显示出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

      明知前面不是路,却硬要加大油门开出一条路出来;

      明明自己也是第一次来,其实对这个小镇一无所知,却不停地高谈阔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明知在世俗规则下,未经他人同意不能擅自动用他人的东西,却为了满足自己的食欲,直接“先斩后奏”。

      这种以满足自我欲望为最优选项的做法,也直接导致了他们在饱腹一餐之后终于变成了两只猪。与其说是变成了猪,倒不如说是他们终于显露出真实的面貌。

      穿着人的衣服埋头大吃的两只猪,说明的恰恰是:被欲望吞噬的人,只剩一层人皮外衣,其内在实质已与畜牲无异。

      《千与千寻》的社会隐喻,很多人没看懂,看懂绝对已是成年人

      在东方文化中,猪是畜牲,也是好吃懒做的典型代表。

      在油屋,所有人都要工作,不工作的人也都会被变成猪。在这里,无论是前来休息的神灵,还是各种动物仆人,都穿戴得整整齐齐。

      只有在最底层的猪圈里,才会出现一丝不挂、蒙头大睡的猪。

      褪去了人皮外衣,再无遮羞布的猪最终迎来的,也将是任人宰割的结局。

      当千寻拿着河神给的丸子,来到猪圈朝父母高喊吃了丸子一定能变回人类时,所有的猪都在朝她拱叫。

      《千与千寻》的社会隐喻,很多人没看懂,看懂绝对已是成年人

      这群猪,原本也都是一个个鲜活的人,只不过它们也同千寻的父母一样,被或贪或懒的欲望所吞噬,才沦落到这样的局面。

      隔着栅栏朝千寻拱叫的猪,像极了监狱里那些死囚犯,拼命地向进来探监的人哀嚎求助,企求她能救自己出去。

      然而,死到临头的人哪怕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他们也因早已被欲望吞噬,变成了畜牲,再也发不出像样的声音,只能如猪一样,哀嚎呜叫。

      在这个异域世界里,不吃这里的东西会消失,吃多了又会变成猪。吃多少,如何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这种控制,其实也就是人与自己的欲望博弈的过程。

      完全不吃,完全压抑自己的欲望,人将无法成为一个完整正常的人;放开了肚皮吃,任由自己的欲望野蛮生长,人最终将被欲望吞噬,与畜牲无异。

      《千与千寻》的社会隐喻,很多人没看懂,看懂绝对已是成年人

      宫崎骏的《千与千寻》虽然讲述的是一个少女通过重重磨难最终解救父母的故事,但在整个故事中,宫崎骏埋下了诸多伏笔。

      这些伏笔,是对成人世界的讽刺,对成人的警示。这层层警示,也一再启发我们对自身进行深入反思。

      人生在世,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潜藏有自己的欲望,或是名声、或是地位、或是钱财、或是面子……出于对这种种欲望的渴求,我们才会奋发向上,积极有为。

      然而,凡事总有两面性。

      当我们追逐着滚动的欲望不停地往上攀爬时,如果我们没能从眼前的欲望中挣脱开来,看到周围环境的险恶;

      如果我们没能有节制、有序地控制自己日渐庞大的欲望,任由它啃噬我们的心智,甚至为此迷失自我时,总有一天,欲望滚落,只会一味追逐欲望的我们,也终将被欲望所反噬。

      《乱世佳人》斯嘉丽:16岁成寡妇,三段错误婚姻,让人唏嘘

      《清平乐》怀吉与徽柔:所爱隔世俗,终是意难平

      “文艺女神”郝蕾新片深度解析中国式母女,戳中了1200万人的心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 返回顶部
    • 实时动态
    • 偏好设置
    • 到底部
    •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