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资讯 动漫资讯 关注:88 内容:8294

人偶情未了——访孝义木偶戏代表性传承人武兴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拉黑名单
  • 当前位置: 萌次元 > 动漫资讯 > 正文
    • 动漫资讯
    • 人偶情未了——访孝义木偶戏代表性传承人武兴

      人偶情未了——访孝义木偶戏代表性传承人武兴

      武兴老师在表演木偶戏(资料图片)。

      随着“锵—锵—锵锵”响亮的锣鼓声,72岁的武兴老师精神抖擞,托举着重重的木偶健步入场,其遒劲的唱腔、灵动的十指,专注的神情,让人动容动情。本来因身体不适休息在家,但得知是与木偶传承有关的采访,72岁的武兴老师还是冒着酷暑早早赶到采访现场。

      作为土生土长的孝义人,武兴与木偶结缘50余载,他的人生与木偶早已融为一体,他将所有的喜怒哀乐,传递给指掌间的木偶。共情同感、木偶“复活”,故事中的悲欢离合被他演绎得淋漓尽致……

      情系木偶 呕心付出

      “没有人像他那样,对木偶爱得那么专一、痴迷,他可是一辈子情系木偶戏啊!”孝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梁智珠无比感慨地说。走进孝义文化馆,这里简直就是一个木偶大本营,一排排穿着艳丽服饰的木偶神态各异、栩栩如生,而这些作品都是出自武兴老师之手,每一个木偶都有他一针一线、一笔一刀的心血付出。

      武兴从10岁就开始学习木偶皮影表演,后来考入孝义市木偶剧团。他见证了孝义木偶从红火繁荣到冷清沉寂的过程。

      1956年,孝义皮影木偶艺术团成立。1975年,移植现代戏《草原红花》参加全国调演,并排练出一大批优秀剧目;1989年,孝义木偶戏赴英国进行对外交流演出;1997年,参加《英雄出少年》《坷拉传奇》等木偶电视连续剧拍摄;2002年6月,特色剧目《花果山》《长袖舞》《疯狂吉他手》参加了“世界杯”足球赛庆典文艺活动——韩国大田国际木偶艺术节。

      2008年,孝义木偶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木偶艺术团团长武兴被国家文化部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孝义木偶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10年,从孝义皮影木偶艺术团退休的武兴在朋友的资助下,组建了木偶皮影演出团队。当时团队学员都是刚从艺术院校毕业的孩子,武兴和同样痴迷木偶戏的爱人对学员可谓倾囊相授。先从基本功开始,一直到孩子们能上台表演,夫妻二人为此付出了很多心血。武兴带着孩子们上过中央电视台、去过世博会……赢得了无数荣誉。可惜2012年,因为一些客观原因,团队被迫解散。

      随着岁数越来越大,武兴更加意识到传承木偶戏的紧迫性。如今,他有空就会在工作室精心打磨木偶,将所有情感倾注在它们身上。如果有上台表演机会,他从来不遗余力。领奖台上,武兴老师总会双手托举着木偶与嘉宾合影留念,让孝义木偶受到更多更广的关注。

      人偶情未了——访孝义木偶戏代表性传承人武兴

      艰难坚守 方寸舞台

      走进武兴的工作室,记者看到,光是制作木偶的工具就有上百种,其繁杂的工艺考验着制作人的毅力和专注,从人物造型设计到木偶手脖等细节性技巧动作,再到服装的颜色配比,都需要经过40多道严格的工序后,才能亮相舞台,从毛坯到成型就得花费半个月到一个月甚至更多的时间。

      如果要想制作复杂、有特殊功能的木偶,还要附加很多道工序。武兴老师随手拿起一个嘴巴会动的木偶说,木偶需要喷火,就要安装喷火的机关。有些木偶会眨眼,会说话,就得先把木偶的眼睛、嘴巴部位挖空,再另行制作眼睛、嘴巴,然后装上去,这一系列繁琐的操作,现在很少人能独立完成了。

      几十年来,武兴付出极大的热情传授弟子,但得到的回应寥寥。他长叹一声:“我很想毫无保留地将这门手艺传承给更多的年轻人!可现在的年轻人很少能够耐得住寂寞,经得起繁琐,守得住清贫。”

      制作木偶需要有非凡的匠心,表演木偶更得有吃苦和坚持精神。“人偶合一,上下传神”。真人托假人为偶,假人托真人为戏,唯有这样才能达到表演木偶的境界。但这种境界的达到,绝非一日之功。许多学艺的孩子过不了举着没有装扮的木偶站桩这一关,要知道,这需要每天至少举净桩2个小时以上,大冬天一举几个小时,手都冻僵了,一上午练下来,又麻又困的手臂连水杯都拿不住,很多人痛哭之后,就放弃了。记者看到武兴老师伸出的那双强劲有力的手臂,果然与常人不同,这都是多年苦练的结果。

      “许多年轻人吃不了举净桩的苦不说,更主要的是觉得没什么前途,现行的体制解决不了孩子们编制待遇问题,致使他们不能安心学艺,靠木偶戏赚的钱又不能养家糊口,坚持传承难上加难。”武兴不无忧虑地说。

      人偶情未了——访孝义木偶戏代表性传承人武兴

      牵线人生 指掌乾坤

      音乐响起,戏台上,木偶舞动自如;戏幕后,艺人们手中专注操作,赋予木偶生命,相信许多人快乐的儿时记忆中,都有着对木偶戏的深刻印象。

      木偶戏在三晋大地的传播历史悠久,它和皮影、碗碗腔被誉为孝义的文化三绝。孝义木偶戏属于杖头木偶戏,是三绝中最具观赏性的一类,其特点是真人在下、木偶在上,艺人通过插于木偶上的一根木杖和两根操纵木偶手的细铁棒来操作整个木偶进行表演。如今,已发展成为集表演、音乐、制作于一身的艺术形式。

      多年来,武兴老师以编导+展演的方式,在传承中创新着孝义木偶戏。他的木偶可以表演甩发、喷火、舞长绸、梢子功、翎子功、佛珠转抛接等高难度动作,还可表演川剧变脸、书法等绝技。他的木偶最高达到2.8米,重50斤,并独立操控表演。

      2010年,孝义市获得中国皮影木偶之乡的殊荣。同年,武兴老师主演的小戏《人偶情》在人民大会堂参加群星开幕式演出。2011年,西安市世界园艺博览会上,孝义木偶代表山西省与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的34支表演团队一起为上万名观众献上了一场视觉盛宴,被公认为“最值得观看的节目之一”。2012年,木偶剧《群星荟萃》登上了山西卫视《创意中国秀》舞台,又一次向世人展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风采。

      人偶情未了——访孝义木偶戏代表性传承人武兴

      让武兴老师颇感欣慰的是,日前,为了让非遗重焕光彩,孝义市建立了非遗宣传普及机制,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非遗保护工作,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

      梁智珠告诉记者:“像武兴老师这些对非遗传承有贡献的艺人,正是需要保护的对象。我们会创新非遗保护工作机制,改善传承人的生存状况与工作环境,为传承人开展收徒传艺、教学、交流活动创造条件。”

      山西经济日报首席记者 栗美霞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 返回顶部
    • 实时动态
    • 偏好设置
    • 到底部
    •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